| 
				打卡等级:即来则安打卡总奖励:44最近打卡:2025-09-12 11:20:50 | 
| #在这里快速回复#近几年安徽省淮南东方医院、陕西镇安、青岛城阳等血液透析感染事件无不给医务人员敲响了警钟,病人因素如免疫缺陷,营养不良、贫血、透析病人的血管通路;管理因素如洁污交叉、标识不清、监测不规范、医务人员操作违规;仪器设备如透析机内外消毒不彻底,透析液配置、转运、使用污染,反渗水系统消毒处理不及时等因素,存在交叉感染风险。那么血透的感染风险有哪些呢?  “人”的因素  1.医疗人员资质、上岗证  2.护理人员资质、上岗证  3.保洁人员文化、卫生意识、培训  4.职能科室人员:医务科、护理部、医院感染管理等职能科室人员对感染防控措施督导检查频度力度  5.患者卫生意识  “机”的因素  1.水处理系统  2.空气消毒设施  3.透析机、除颤仪等  4.负压吸引设施  5.非触动手卫生设施、干手设施等;  6.体重计  7.负压吸引设施、清洁设施、消毒物品设备  8.配液设施  9.干库房、湿库房  10.听诊器、血压计、体温表等一般诊疗用品  “料”的因素  1.一次性透析耗材、消毒剂等证件是否合格  2.洗手液、干手纸及速干手消毒剂配备情况  3.消毒灭菌监测设施  4.抹布地巾配置  5.吸氧装置  6.职业防护用品:隔离衣、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、护目镜或面屏等  7.消毒剂监测设施如试纸  8.透析液  9.透析粉  10.再生盐  “法”的因素  1.管理组织、制度  2.岗位职责  3.透析室布局流程  4.透析机及周围环境清洗消毒流程  5..环境设备物表及一般诊疗物品的清洁消毒流程,消毒频次;  6.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置流程  7.科室培训学习制度  8.患者接诊透析流程  9.配液流程  “环”节因素  1.操作过程中手卫生、透析机清洁消毒频率  2.每天使用的消毒液的监测(如含氯消毒剂、过氧乙酸等)  3.透析用水的管理  4.操作过程中职业防护措施落实  5.透析液监测是否规范  6.A、B液的配制  7.A、B液桶的清洁消毒管理  8.科室培训学习新规指导临床工作情况  9.除颤仪等抢救设备的清洁消毒  10.消毒液配制时的职业防护  11.通风或净化设施的管理  12.感染性织物回收  13.透析患者病毒性标志物监测频率  14.感染性透析患者是否专人管理  15.感染性透析患者是否分机分区  16.医疗废物管理措施、利器盒使用  “测”因素  1.每季度空气质量监测,了解净化设施维护保养情况;  2.每季度工作人员手监测,了解手卫生依从性;  3.每季度物表、设备表面监测,了解物表清洗消毒效果;  4.消毒剂使用前监测,了解消毒剂浓度是否合格  5.透析用水、透析液微生物学监测  6.每季度内毒素监测  7.水化学污染物监测  只有发现、列举和描述风险要素进行风险识别,才能理解风险性质,确定风险等级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,控制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。血透感染风险很多,我们从、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、测六个方面梳理总结,便于发现和管理感染风险,降低发生率,保障医患安全。   参考文献:  1.《 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》YY0572-2015.  2.《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》2010.  3. 《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》WS/T512-2016.  4.《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》WS/T368-2012.  5.《医院消毒卫生标准》GB15982-2012.  6.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》WS/T313-2009. | 
 |